你畫我,我畫你,藝術家彼此繪製肖像並不少見,除了印象派小圈圈早期時常這麼做,梵谷與高更一同待在南法小鎮,在家閒著沒事幹時(?)也都畫過對方。
從梵谷和高更為對方創作的肖像畫,便可知技法和理念之差異,那已經是割耳事件即將爆發前。其實約莫兩個月前,高更剛抵達南法沒多久,梵谷早就感覺到這傢伙跟自己很不一樣,因此才畫下兩張椅子對畫:《梵谷的椅子》(Van Gogh's Chair,1888)和《高更的椅子》(Gauguin's Chair,1888),分別代表他自己和高更。
從梵谷之眼看高更會是什麼樣?兩人當年從巴黎延續到普羅旺斯的關係,究竟是良緣或孽緣?身為梵谷迷,你一定要知道…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關於梵谷的椅子與高更的椅子,兩人之間的相同和差異,還有彼此難解的情仇,都在美學風格相對論第68集。
首播 09/15(三)20:00-21:00
重播 09/19(日)15:00-16:00
在 #IC之音FM97.5,
無論何時何地,都期待與你相遇
#IC之音FM97.5
#即時線上收聽,不受地區限制
https://www.ic975.com/
#首播之後便可隨選即聽
https://pse.is/3mjhw4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estheticStyleReality/posts/384463123275674
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,追蹤數超過1,390的網紅愛跳舞的Diva,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,《再見梵谷-光影體驗展》已經巡演全球超過50座城市,是台灣第一個以「世界級經典畫家」為主題的沉浸式光影藝術展。 藉由大型影像展示,加上燈光和音樂,營造出梵谷每個時期的思緒和情感經歷。 27歲的梵谷透過自學,進入繪畫領域,受到當時印象派和後印象派藝術家的影響,造就他風格強烈的作品。 台北場到4/...
「梵谷 是什麼 派」的推薦目錄:
- 關於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
- 關於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- 關於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弦外之音團-大提琴家張正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- 關於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愛跳舞的Div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
- 關於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-節目主持人-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
- 關於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[閒聊] MAMAMOO玟星的新歌'從頭到腳'歌詞引發熱烈討論 的評價
- 關於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梵谷 的評價
- 關於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生前的最後幾年,梵谷深陷精神疾病和貧困 - Facebook 的評價
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《#藝術顧問寫給職場工作者的「#邏輯式藝術鑑賞法」》抽獎兩本
你知道如何欣賞一件藝術品嗎?藝術不只是「看起來好美」和「色彩很鮮豔」的表象,更有意思的是一件作品背後的故事,包含了它的作者生平和創作年代,以及整體的政治、經濟和文化背景。為什麼有些人看得到藝術品背後的「價值」?欣賞藝術品的技巧,甚至還能應用到其他領域?
抽獎詳見部落格文末 https://readingoutpost.com/logical-art/
Podcast 用聽的 https://readingoutpost.soci.vip/
.
【這本書在說什麼?】
《藝術顧問寫給職場工作者的「邏輯式藝術鑑賞法」》的作者是日本藝術策展家堀越啓,他認為世界變得愈來愈模糊與不確定,知識、理論等左腦取向的價值相對降低,反而是感性的事物開始受到人們重視,他強調道:「學習欣賞藝術,磨練自己的感性思考,才是未來生存和開拓世界的武器。」
他知道平常人對於藝術總是有一種「距離感」,覺得一個人要能夠感性地欣賞一件藝術品,可能是一件需要「天賦」的事情。但是在他多年的策展經驗之中,他發現了一種「以理性的方式開始,能夠引導感性的發展」的做法。
他在書中提出這個具體的「五種理性思考架構」,有步驟、按部就班地,帶領我們去拆解欣賞藝術的各種方式。透過理性的累積,反而能夠培養出更加感性的思考。欣賞藝術不但能夠鍛鍊感性思考的能力,還能夠提升生活的品味,甚至強化職場表達和分析的能力。
.
【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?】
我跟「藝術」有一段淵源。我自己出生於台灣後山的最後一片淨土(大家都這麼說),小學在父母的鼓勵之下進入了「美術班」就讀,美其名是發展藝術天分,實則是鄉下人家對於資優班的偏好。我就這麼學了各種繪畫和雕刻技法,其實也頗有興趣,就繼續升學到國中美術班。
在中、小學的藝術薰陶下,或多或少培養了些許的「美感」,我尤其喜歡創造東西的感覺。在水彩畫紙上揮灑色彩,在陶土上刻出痕跡,用鉛筆把繽紛的世界轉換成黑白的素描。只是,我很不喜歡「理論」的東西,西洋藝術史、東方藝術史我完全不感興趣,只喜歡盡情地擺動畫筆。
漸漸地,我知道藝術鑑賞是很吃「人文史地」涵養的一門學問,卻偏偏我又不喜歡接觸那些文縐縐的東西,久了便跟這條道路漸行漸遠。這次出版社向我邀約掛名推薦本書,正好打中了年輕的我一直不得其門而入的弱點。上了年紀,開始學會靜下心來閱讀,也對原本我排斥、抗拒的事情,多了一份接納和探究的好奇心。
那麼,究竟要如何欣賞藝術品呢?我對這本書感到十足的興趣,我的「創作者」靈魂,似乎正渴求著「觀察家」的滋潤。
.
【為什麼要學習欣賞藝術?】
正是因為這個世界充滿了「不確定性」。作者套用源自於管理和軍事的術語 VUCA 來說明,我們面對的世界充斥著四種特性:多變性(Volatility)、不確定性(Uncertainty)、複雜性(Complexity)、含糊性(Ambiguity)。我們越來越難憑藉直線性的邏輯、也難以單純仰賴電腦運算,去洞察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。
很多人對於藝術的看法,都是很「抽象」,很難「描述」。但反過來想,商業環境背後複雜的運作,以及對自己未來數十年職涯能力的發展和培養,不也是充滿了多變和不確定性?我們很難用一加一等於二的簡單邏輯來思考整體的事情,我們更需要的是透過既能宏觀、又能微觀的感性思考,來觀察和看懂這個越趨複雜的世界。
因此,我們需要學習一些感性思考的方式,找到自己的「內在羅盤」來替自己指點迷津,而學習「鑑賞藝術的方法」就是很好的鍛鍊方式。作者認為,欣賞藝術就是一件「以自己的感受詮釋所處環境,由自己判斷解決問題的方向,並且發起行動」的事情。
.
1.「3P」時代、地點、人物
一件藝術品的誕生少不了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。這是欣賞一件藝術品的時候,最基本的方法,對所有藝術品都適用。
首先確認這件藝術品是在哪個時代(Period),這時候你可以回想起那個時代背景的藝術特色。接著,是找出這件藝術品製作的地點,藝術品的發展與地點(Place)密切相關,例如許多重要的藝術品都是發源於富裕地區。最後是認識哪一號人物(People)創造了這件藝術品,他的個性、生平、遭遇都會對這件藝術品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。
.
2.作品鑑賞檢核表
這個步驟有點像是一份「檢核表」,藉由許多主觀的項目,紀錄下來你自己對於一件藝術品的主觀感受。這份檢核表包含了這些項目:題材、色彩、明或暗、簡單或複雜、大或小、喜歡或討厭。依據你自己觀察這件藝術品的感受,記下對每個項目的具體描述。
這個步驟鍛鍊的是你的「洞察力」,從宏觀來感受這件作品,然後又從微觀去紀錄細節,這個時候,你已經漸漸地在打造內心的羅盤,發展你對這件作品的判斷,並且逐步提高自己的感受力。
.
3.故事分析
到這一步是我最喜歡的,用故事分析裡面的「英雄之旅」套路來分析這件藝術品的作者。藝術家的人生故事,往往是比藝術品本身更吸引人的事情。
你可以用這個順序分析作者的生平。旅程的起步,他如何踏上藝術家之路?他有什麼際遇,他的老師、嚮導、夥伴是誰?他遇到了什麼重大的試煉,是讓你印象深刻的?他的改變和進步,結果如何?他的使命是什麼,為什麼他會創造出這件作品?
懂得用「英雄之旅」的方式去分析作者的人,也可以把這種手法運用在商業行銷模式上,例如我之前寫過的另一本行銷好書《跟誰行銷都成交》的筆記,就是把英雄之旅的故事分析方法,導入商業運用的絕佳案例。
.
4.「3K」革新、顧客、競爭
相較於前面三個步驟,看的是作品和作者的本身,這個步驟就像是「鳥瞰視角」,帶我們從橫向的角度去欣賞一件藝術品。
這三個K是日文字的羅馬拼音組成。革新(Kakushin)指的是當時的技術和科技發生了什麼變化,這經常會影響藝術品的創作方式。顧客(Kokyaku)指的是這個作品賣給誰、為誰而創作?競爭和共創(Kyousou)指的是當時有彼此之間競爭的流派嗎?還是作者跟其他作者共同創作?
.
5.「A-PEST」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科技
最後是「宏觀」的視角,這個步驟可以讓我們認識一件作品最全貌的「藝術風格」(Art)。這個部分必須搭配一些歷史的知識,透過政治(Politics)、經濟(Economics)、社會(Society)、科技(Technology)的綜合面向,去觀察這件藝術品被創作出來之時的背景氛圍。
這個手法也時常被用在商業世界,例如分析一家公司,或者一整個產業。通常我們很難用一張財報就完整理解一家公司或產業的發展情形、未來趨勢。如果我們能夠透過 PEST 的手法去深入研究,就更能掌握整件事情的全貌,發展出自己的洞見。
.
【後記:有價值的其實是…】
《藝術顧問寫給職場工作者的「邏輯式藝術鑑賞法」》這本書中除了談邏輯鑑賞的方法之外,作者用大眾熟知的大師級藝術家引導我們前進。舉凡達文西、梵谷、羅丹、林布蘭、庫爾貝等知名藝術家以及他們的作品,作者都透過邏輯式的步驟解析,讓我多認識了這些人不凡的人生。
以前的我只略懂一幅畫表面的「技法」,畫得真不真實、筆觸細不細膩、光影拿捏如何。但是只停留在表面的程度,總覺得少了些什麼。之前我讀了經典小說《月亮與六便士》,對書中取材的畫家高更很感興趣,稍微瀏覽了他的生平和畫作,便對整部小說產生了更多的共鳴。
直到這本書學了一些藝術鑑賞的方法,還有作者對藝術家們的說明和分析,我漸漸明白藝術品背後的「價值」,其實是基於整個故事和環境的交錯影響。世界上許多的事物也是如此,其背後的價值大多不僅僅是表面所見,而是探究細節、宏觀俯瞰後的綜合考量。
上週我剛好也接觸到一首歌「It’s OK」,這首歌是30歲的罹癌歌手 Nightbirde 在美國達人秀的爆紅成名曲。如果只聽歌曲本身、單看歌手本人,恐怕只是一首「很好聽」的曲目。我試著瞭解這首歌的人物、創作背景,用故事分析去認識歌手故事,再搭配現在的社會動盪帶來的絕望感氛圍,發現這首歌不但幫人們傾訴內心的苦,更教人勇敢面對未知的艱難,並且抱持堅定的希望。
最後,這本書的「邏輯式藝術鑑賞法」讓我們能透過有步驟和順序的理性方式,激發敏銳的感性大腦,探究作品背後的潛藏價值。「看懂藝術」不是專家獨有的本領,而是每個人都值得學習的本事。
.
感謝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
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弦外之音團-大提琴家張正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羅葉紀念音樂會圓滿落幕!
冷凍到爆的天氣,卻來了滿場的觀眾!著名作家吳晟、向陽遠從彰化,台北過來就是為了朗讀羅葉的詩!他們都是老前輩,地位崇高,原因就如吳晟老師說的,羅葉是那個輩份最有才氣的文學家!也許是個性、在當時沒有引起許多人注目!
今天一開始向陽就把安可曲的詩名朗誦出來(媒體、非常諷刺的詩、由前自立晚報總編輯向陽朗誦更是絕配),取代第一首詩,我只好告訴大家,請大家有心理準備,有安可曲!也因此增加了許多趣味性!
今天的高潮點之一,最棒的次女高音翁若珮唱了馬勒的歌曲:我被世界遺忘!我也跟大家分享,畫家梵谷,歌曲之王舒伯特在世時,一幅畫作都沒有賣出去,舒伯特的交響曲偉大,根本沒有樂團願意演出!不就是被世界遺忘了嗎?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可以去創作,是什麼能量讓他們留下這麼多作品呢?我認為他們是老天派他們來到這個世界,短短時間,創作了許多偉大的作品,留給我們後就離開了!就在這個感動的時刻,我把花獻給羅葉的媽媽,感謝她生下羅葉!節目的最後,邀請所有人到新蓋好的圖書館,也被命名為羅葉圖書館!由羅媽媽開門啟動,同時我就在圖書館揚起大提琴的琴聲!本來就生病,眼紅,流鼻涕的我,整場都是熱淚盈眶!總覺得又完成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!
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愛跳舞的Div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
《再見梵谷-光影體驗展》已經巡演全球超過50座城市,是台灣第一個以「世界級經典畫家」為主題的沉浸式光影藝術展。
藉由大型影像展示,加上燈光和音樂,營造出梵谷每個時期的思緒和情感經歷。
27歲的梵谷透過自學,進入繪畫領域,受到當時印象派和後印象派藝術家的影響,造就他風格強烈的作品。
台北場到4/5,接下來就會到高雄展囉~喜歡多媒體藝術展的朋友,快把展覽記到行事曆吧:)
也歡迎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展覽給我唷:)
---展覽資訊分享----
《再見梵谷—光影體驗展Van Gogh Alive》
—台北場—
2020/01/15(三)– 04/05(日) 11:00~20:00
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11館六樓
—高雄場—
2020/04/18(六)– 07/12(日)11:00~20:00
新光三越左營店10樓國際展演中心
官方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vangoghalivetw/
關於我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Diva・凡
我是一位舞者
希望透過舞蹈的語言
述說生活中有趣故事
並將跳舞的快樂分享給大家
常見問題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Q:如果能有一個超能力,你希望是?
A:許願會成真的超能力XD
Q:對你來說最珍貴的?
A:我的家人~
Q:你喜歡喝什麼飲料?
A:有酒精的~哈哈
Q:你最喜歡的調酒是什麼?
A:龍舌蘭日出
Q:你最喜歡的顏色是?
A:酒紅色(什麼都跟酒有關誒)
Q:你幾歲開始跳舞的?
A:七歲
Q:你有男朋友嗎?
A::)
Q:最想去的國家?
A:我想去巴賽隆納!!!
更多的我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►Instagram: (diva.dancer)
http://www.instagram.com/diva.dancer/
►Facebook: (Diva·凡)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Official.Dancer.Diva/
►相關合作歡迎來信:
[email protected]

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-節目主持人-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
本集主題: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: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」介紹
訪問主編:李志煌
內容簡介:
◎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「感性以外」的美術鑑賞術
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——
●除了「一般觀賞印象」與「外界評價」外,你還能提出其他論點嗎?
●你能清楚且簡潔地說明,眼前這幅作品為何能成為名畫嗎?
●巴洛克、印象派、野獸派、立體派的特色各是什麼,差異何在?
●宗教畫、風景畫、人物畫、抽象畫……創作訴求大不同,怎麼解讀?
「顏色很漂亮」、「構圖很有張力」、「真不愧是名畫」……,
這種訴諸「感性」的鑑賞方式十分重要;但,光有感性還不夠。
一般人缺少的,是「感性以外」的鑑賞能力,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。
日本最紅火的藝術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,帶你這樣鑑賞西洋美術:
步驟一/從作品表現鑑賞:看懂繪圖技巧、色彩與主題等。
步驟二/從歷史背景鑑賞:理解創作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等。
藝術名作中的確存在著「留芳百世,聞名全球」的理由。
如果沒能仔細地解讀暗藏其中的各種主題與寓意,
就只能淪為膚淺的走馬看花、拍照打卡。
相較於此,習得「感性以外」的鑑賞能力,就能更接近西洋美術本質,
日後不論碰上何種藝術作品,都能觸類旁通地舉一反三。
本書共收錄23件(共22幅名畫與1件工業製品)西洋美術史上,
曾引發各類革命性演進的關鍵作品,
透過這些曠世巨作的剖析與解讀,無痛習得「感性以外」的美術鑑賞術。
而在掌握了這套「作品表現、歷史背景」的美術鑑賞術之後,
觀看其他作品時,你的觀點與視角也會跟著改變。
面對藝術創作,你會有更深層的體悟、發表評論時更言之有物;
告別過去「真好看」、「好漂亮」、「很特別」等空洞感想,
成為談吐更有涵養、品味更上層樓的成熟大人。
◎館長帶逛!秋元雄史教你這樣參觀美術館,保證值回票價
‧常設展通常票價便宜,可用來練功;若是特別企畫展,先上網做功課。
‧就算一頭霧水也沒關係,觀展當下就是「張大眼睛用力看」。
‧把眼前所見全數「語言化」,看見什麼就說什麼,有助理解與體悟。
・其實沒人看得懂「抽象藝術」,這時把「體驗」設為首要目標即可。
・太多作品逛不完?那就以「五件集中」的方式加速參觀,怎麼做?
美術鑑賞已是現代成熟大人必備的全新知識,
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,就讀秋元雄史的西洋美術鑑賞術。
【全書收錄作品一覽】
●《雅典學院》拉斐爾.聖齊奧
●《蒙娜麗莎》李奧納多.達文西
●《最後的審判》米開朗基羅
●《倒牛奶的女僕》約翰尼斯.維梅爾
●《世界的起源》古斯塔夫.庫爾貝
●《奧林匹亞》愛德華.馬內
●《印象.日出》克洛德.莫內
●《向日葵》文生.梵谷
●《我們從何處來?我們是誰?我們向何處去?》保羅.高更
●《聖維克多山》保羅.塞尚
●《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》亨利.馬諦斯
●《亞維農的少女》畢卡索
●《吶喊》愛德華.蒙克
●《紅、黃、藍、黑的構成》皮特.蒙德里安
●《白色上的白色》卡濟米爾.馬列維奇
●《橫躺的裸婦和貓》藤田嗣治(Léonard Foujita)
●《扎辮子的少女》亞美迪歐.莫迪里安尼
●《噴泉》馬歇爾.杜象
●《記憶的堅持》薩爾瓦多.達利
●《都市全景》馬克斯.恩斯特
●《One Number 31,1950》傑克遜.波洛克
●《空間概念:期待》盧齊歐.封塔納
●《瑪麗蓮.夢露》安迪.沃荷
作者簡介:秋元雄史(Yuji Akimoto)
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、教授、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
1955年出生於東京。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、教授,以及練馬區立美術館長。
1991年進入福武書店(現已改制為Benesse Corporation,倍樂生集團),兼任國吉康雄美術館主任研究員;之後因策畫「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」(Benesse Art Site直島)聲名大噪,成為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(Art Projector)。
2001年,秋元雄史除了孕生出直島的象徵作品:草間彌生《南瓜》「Out of Bounds」展外,更居中斡旋、企畫了舊民宅作品化的「家 Proiect」。2002年,他開始構思「地中美術館」(Chichu Art Museum)並參予指導,其靈感來源為莫內的名作《睡蓮》。自2004年開館起,他出任地中美術館長兼公益財團法人「直島福武美術館」財團常務理事,同時擔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。過去,直島倍樂生一年內的遊客不到三萬名,卻在2005年突破了12萬人次,達到首次的單年度盈餘。
2007年,秋元雄史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,創下年間最多達255萬名參觀民眾的冠軍紀錄。任職10年後退休,並出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及教授。

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梵谷 的推薦與評價

梵谷 ,荷蘭後印象派畫家。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,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,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。梵谷的作品,如《星夜》、《向日葵》和《有 ... ... <看更多>
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生前的最後幾年,梵谷深陷精神疾病和貧困 -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
梵谷 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。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,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,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。 代表作品有《星夜》、《向日葵》、《有烏鴉的麥田》等。 ... <看更多>
梵谷 是什麼 派 在 [閒聊] MAMAMOO玟星的新歌'從頭到腳'歌詞引發熱烈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
MAMAMOO玟星的新歌'從頭到腳'歌詞引發熱烈討論
https://tinyurl.com/2p9xvkj7
玟星 - 從頭到腳 (feat. Seori) MV
https://youtu.be/Nqz4oh2jogE
歌詞中翻
[Verse 1: Moon Byul]
你在我冰冷的內心點了火
就算擺弄我 我也喜歡
擁抱身處漆黑夜晚中的我
我配合著你的節奏
閉上眼的那時候 對我說悄悄話吧
在短暫的呼吸中將我融化
你要解開我緊綁的結嗎
Give it to me
這個夜晚很短暫
Oh, no worries
[Pre-Chorus: Moon Byul]
She said
毀掉我也沒關係
She said
今晚 um, ah
[Chorus: Seori]
從你的頭到腳
從你的頭到腳
抓住我的腰 到那裡
Touch down, touch down
從你的頭到腳
從你的頭到腳
從你的膝蓋到早晨
Shutdown, shutdown
[Verse 2: Moon Byul]
划著船槳
在你體內我是老練的船夫
如果浪潮再更洶湧一點
手會變得更粗糙吧
穿過那座山 越過橋
建造如畫般的房子
我會像達利 梵谷 畢卡索一樣 描繪著你
一幅名畫 一個剪影
我們的畫作成熟了 變紅了
重複 [Pre-Chorus & Chorus]
[Bridge: Moon Byul, Seori]
Hug me 一點縫隙都沒有
Fill we 觸碰的瞬間 love it
我們的關係變得熾熱
沒有冷卻的我
你和我的 tonight
Tell me 成為大海吧
每天每天 繼續游得深一點 baby (Baby, baby)
Baby, baby slow down, down, down
重複 [Chorus]
來源: theqoo https://theqoo.net/2295081562
1. 我的天啊,大韓民國進步了
2. 是女女戀??? 這樣反而更好
3. 歌曲本身很瘋狂,配著MV一起看的話更瘋狂
4. 感覺是MAMAMOO的粉絲會喜歡的歌詞
5. 我覺得我好像太保守了╕ ╕ ╕ 這種性暗示太重的歌詞我沒辦法適應
6. MAMAMOO的粉絲們年紀都大了嗎? 如果是我的小孩聽到了,我也可能會有點擔心,因為
我是保守派的╕ ╕ ╕ ╕ 加個19禁的話就沒關係
7. 我以為這首歌是在講男女之間的感情.. 看了MV後,啊...
8. 她們兩個的聲音很像耶,中間有一段很難區分。這首歌很好聽,玟星和Seori的歌
我都很喜歡
9. 歌詞在講的是同性戀嗎? 為什麼我看不出來
10. 女生可以用男生的角度寫歌,當然也有可能是在講同性戀,這不就是看聽歌的人
怎麼想嗎..? 總之歌曲很好聽
11. 我對大家在討論的酷兒沒什麼想法,但是歌詞真的好露骨,哇嗚
12. 希望我喜歡的偶像不會寫出這種歌詞
13. 大家去聽Katy Perry的'I Kissed A Girl'吧
14. 如果覺得這種歌詞有問題的話,那平常到底是怎麼聽流行歌曲的啊╕ ╕
15. MV是怎麼回事? 我超心動的
#MAMAMOO #玟星
(轉載請註明出處,謝謝~)
cr. 韓網評論翻譯站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, 來自: 1.169.182.165 (臺灣)
※ 文章網址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KoreaStar/M.1640869724.A.A95.html
... <看更多>